走過青年會在必列士街的會所,轉入小巷經過辦館,一座帶着英國愛德華時代流行風格的建築出現在面前,這就是香港醫學博物館。
也許你不知道甚麼是愛德華時代流行風格,也不知道這是香港四代殖民地建築的第二代。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,可看由香港大學的李浩然博士和黎志邦所寫的這篇深入淺出的文章。
在百多年前,香港因鼠疫及各種傳染病令多人死亡。要對付各種傳染病就必先認識及了解它們,但可惜那段時期本地對微小細菌的研究非常落後。
為了為研究提供完整的設備,檢驗所便成立了起來,作為研究病理及病菌的主要地方。因著功能的改變,這裡亦在不同時期有過不同名字,包括香港細菌學院及香港病理學院。
現在檢驗所已變成了醫學博物館。博物館要付費進內才能參觀,即使未必對醫學發展史有很大興趣,仍可付出十多二十元進內一窺內部保留下來的結構。
內裡的不少構造仍保留了原來的樣貌,木樓梯、大窗等,甚至還有當年運送儀器的室內電梯。可惜半室外的特色露台部分卻被封了起來,只能隔窗觀看。
假如想看屋頂的構造,可走出外面到附近的堅道觀望。始終要看一座建築,最好的方法就是圍著它走一圈,從不同角度細看它特別的構造。


- 地址:香港上環半山堅巷2號
開放時間 & 交通:詳看官方網站的參觀指南
Website : www.hkmms.org.hk
在上環附近的其他地方 :